基本情况
新安边油田,位于陕北姬塬,中国第一个亿吨级大型致密油田。
新安边油田构造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西缘,东西横跨宁陕古河、蒙陕古河,油层埋深1560-2500 m。[1]
宣布发现
2015年5月26日,中石油集团在官网宣布,连续多年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取得重大突破的长庆油田,以提交1亿吨致密油探明地质储量为标志,在陕北姬塬发现了我国第一个亿吨级大型致密油田——新安边油田,为长庆油田年5000万吨稳产进一步夯实了资源基础。
记者5月25日获悉,连续多年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取得重大突破的长庆油田,以提交1亿吨致密油探明地质储量为标志,在陕北姬塬发现了我国第一个亿吨级大型致密油田——新安边油田,为长庆油田年5000万吨稳产进一步夯实了资源基础。
致密油是指夹在或紧邻优质生油层系的致密储层中,未经过大规模长距离运移而形成的石油聚集。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勘探开发潜力,但与以往开发的特低渗、超低渗油藏相比,其成藏机理更复杂、孔喉更细微、填隙物含量更高、勘探难度更大。
近年来,油气当量每年以500万吨速度增长的长庆油田,把勘探目标适时投向了更加隐蔽的致密油藏区域和层位,积极加大致密油地质理论及工程技术联合攻关力度,通过精细刻画烃源岩时空分布、首提“朵体+水道”沉积模式及“二元法”裂缝预测技术的应用等致密油勘探开发技术攻关,为正确认识鄂尔多斯盆地的致密油藏及致密油勘探甜点的优选、储层评价、水平井开发技术政策的合理制定、压裂方式的选择提供了宝贵的地质依据,促使鄂尔多斯盆地的致密油勘探取得重大突破。
在勘探取得重大成果的基础上,长庆油田坚持勘探开发一体化不动摇,加大致密油开发试验力度。从2011年开始,通过建立3个致密油水平井体积压裂试验区和3个致密油规模开发试验区,致密油单井产量显著提高,先后创新突破了四项关键技术和三维水平井钻井、“三品质”测井评价等系列配套技术,推动了致密油“资源向储量、储量向产量、产量向效益”的重大转变,对国内同行业致密油的科学勘探开发,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长庆油田多是低渗透油气田,开发难度大,俗称“磨刀石上找油田”。
特别是2013年以来,长庆油田在石油预探评价不断深化储层微观特征及成藏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及时优选姬塬致密油勘探为甜点区,连续在40余口井的勘探中获得工业油流,从而使具有1亿吨探明储量的致密油规模储量落地“入仓”。
截至5月25日,长庆油田在试验区坚定“水平井+体积压裂”攻关理念,共完钻水平井366口,投产水平井332口,日产原油2235吨,盆地致密油累计建成产能突破100万吨,年生产能力达到70万吨。此前,长庆油田新安边致密油勘探项目荣获中国石油年度重大发现特等奖,并被评为中国2014年度“十大”地质找矿成果。
延伸阅读
长庆油田主要作业区位于陕甘宁盆地,1971年发现,1975年建成投产,产量在140万吨的规模上徘徊了整整10年。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后期,随着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相继突破,长庆油田的发展迎来了更为广阔的空间,2001~2013年年均增速达到14.84%。天然气生产方面,2000~2013年年均增速达到29.3%,2009年产量达到189.5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一。 长庆油田2013年生产油气当量突破5000万吨,达到5195.2万吨,如期建成“西部大庆”。这是中国石油工业历史上继大庆油田之后,迄今为止诞生的第二个世界级特大型油气田。2014年,长庆油田产量高达5544.8万吨油气当量,位列“2014年中国十大油气田”排行榜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