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NAT和端口号转换
基本网络地址转换(Basic NAT)
这一种也可称作NAT或“静态NAT”,在RFC2663中提供了信息。它在技术上比较简单,仅支持地址转换,不支持端口映射。Basic NAT要求对每一个当前连接都要对应一个公网IP地址,因此要维护一个公网的地址池。宽带(broadband)路由器通常使用这种方式来允许一台指定的设备去管理所有的外部链接,甚至当路由器本身只有一个可用外部IP时也如此,这台路由器有时也被标记为DMZ主机。由于改变了IP源地址,在重新封装数据包时候必须重新计算校验和,网络层以上的只要涉及到IP地址的头部校验和都要重新计算。
Basic NAT要维护一个无端口号NAT表,结构如下。
内网IP外网IP
192.168.1.55 219.152.168.222
192.168.1.59 219.152.168.223
192.168.1.155 219.152.168.224
网络地址端口转换(NAPT)
这种方式支持端口的映射,并允许多台主机共享一个公网IP地址。
支持端口转换的NAT又可以分为两类:源地址转换和目的地址转换。前一种情形下发起连接的计算机的IP地址将会被重写,使得内网主机发出的数据包能够到达外网主机。后一种情况下被连接计算机的IP地址将被重写,使得外网主机发出的数据包能够到达内网主机。实际上,以上两种方式通常会一起被使用以支持双向通信。
NAPT维护一个带有IP以及端口号的NAT表,结构如下。
内网IP外网IP
192.168.1.55:5566 219.152.168.222:9200
192.168.1.59:80 219.152.168.222:9201
192.168.1.59:4465 219.152.168.222:9202
受到NAT影响的应用程序
一些高层协议(比如FTP,Quake,SIP)在IP包的有效数据内发送网络层(第三层)信息。比如,主动模式的FTP使用单独的端口分别来控制命令传输和数据传输。当请求一个文件传输时,主机在发送请求的同时也通知对方自己想要在哪个端口接受数据。但是,如果主机是在一个简单的NAT防火墙后发送的请求,那么由于端口的映射,将会使对方接收到的信息无效。
一个应用层网关(Application Layer Gateway,ALG)可以修正这个问题。运行在NAT防火墙设备上的ALG软件模块可以更新任何由地址转换而导致无效的信息。显然,ALG需要明白它所要修正的上层协议,所以每个有这种问题的协议都需要有一个单独的ALG。
但是,除FTP外的大多数传统的客户机-服务器协议不需要发送网络层(第三层)信息,也就不需要ALG。
这个问题的另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法是使用像STUN这样的技术,但是这只针对创建在UDP上的高层协议,并且需要它内建这种技术。这种技术对于对称NAT也是无效的。还有一种可能的方案是UPnP,但它需要和NAT设备配合起来使用
NAT其他用途实例
负载均衡:目的地址转换NAT可以重定向一些服务器的连接到其他随机选定的服务器。
失效终结:目的地址转换NAT可以用来提供高可靠性的服务。如果一个系统有一台通过路由器访问的关键服务器,一旦路由器检测到该服务器宕机,它可以使用目的地址转换NAT透明的把连接转移到一个备份服务器上。
透明代理:NAT可以把连接到因特网的HTTP连接重定向到一个指定的HTTP代理服务器以缓存数据和过滤请求。一些因特网服务提供商就使用这种技术来减少带宽的使用而不用让他们的客户配置他们的浏览器支持代理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