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源
《后汉书》卷四十五〈袁张韩周列传·袁安〉~57~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祖父良,习孟氏易,平帝时举明经,为太子舍人;建武初,至成武令。安少传良学。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曰:「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持。」辞不肯受,从事惧然而止。后举孝廉,除阴平长、任城令,所在吏人畏而爱之。唐·李贤注引《汝南先贤传》曰:「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己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1基本信息
词目: 袁安高卧
拼音:yuán ān gāo wò
解释:指身处困穷但仍坚守节操的行为。
2释义
典源译文
袁安传袁安,字邵公,汝南郡汝阳县人。祖父袁良,学习《孟氏易》(孟喜著),汉平帝时,因明经而被举荐,做了太子舍人。建武初年做了成武县令。袁安年轻时继承祖父袁良的学问。为人很庄重,有威信,被州里人敬重。开始做县功曹,有一次,捧着檄文到州从事那里办事,从事托袁安捎封信给县令,袁安说“:你是为公事,自有邮驿替你传送;如果是私事,就不应找我功曹。”辞谢不肯接信,办事人有些害怕,就不托他了。后来,被举荐为孝廉,先后做了阴平县长和任城县令。他所任职的地方,官吏百姓都很畏敬和爱戴他。
释义
唐·李贤注引《汝南先贤传》汉时袁安未达时, 洛阳大雪,人多出乞食, 安独僵卧不起, 洛阳令按行至安 门,见而贤之,举为孝廉,除阴平长、 任城令。后因以“袁安高卧”为典,指身处困穷但仍坚守节操的行为。亦省作“ 袁安卧 ”。 [1]
3运用示例
元 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二折:“看路径行人绝迹,我可便听园林冻鸟时啼,这其间 袁安 高卧将门闭。”
柳亚子 《消寒一绝》:“ 袁安 高卧太寒酸, 党尉 羊膏未尽欢。”
宋 苏舜钦《答宋太祝见赠》诗:“穷冬三日雪,旅肠迫枯饿。不免 东郭 行,难效 袁安 卧。”
《西游记》第十八回:“那里得 东郭 履, 袁安 卧, 孙康 映读;更不见 子猷 舟, 王恭 币,苏武 餐氊。”或作“袁安睡”。
宋 梅尧臣《次韵和王景彝十四日冒雪晚归》:“闭门我作 袁安 睡,呵笔君为谢客谣。” [1]
4成语故事
汉朝时期,袁安还没有发达时,那年洛阳下起了鹅毛大雪,很多人外出乞食,唯独袁安僵卧在家里不起,洛阳县令按户巡查至袁安家门,见他十分贤能,就举他为孝廉,后来袁安相继担任阴平长官,任城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