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大学的第一个心理准备是,对大学生活少一点幻想。
大学新生入学一两个月后,我常会收到一些来信,诉说他们对大学生活的“幻灭”之感。来信者抱怨说,真没想到堂堂高等学府,教学设备如此陈旧,师资水平如此低下,图书资料如此贫乏,他们甚至怀疑自己当初拼命努力是否值得。
我想,他们在入学之前,心里都有一幅“大学”的美丽图画,但这幅图画多少有些失真。虽然这些年高等教育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远远赶不上发展的需要。比如这两年“扩招”,使得许多大学校舍和师资都 非常紧张。北京的重点大学,8个人一个宿舍并不少见。除了硬件外,确实也有部分大学老师水平低、不敬业,令学生十分失望。这一方面需要大学进一步改革;另一方面,也需要同学们能够面对不尽如人意的现实,放弃不切实际的期待。大学与中学的一个很大不同,就是更需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同样的条件下,人可以达到不同的发展水平,可见环境并不能决定一切。
进大学的第二个心理准备是,重建生活的目标。
我曾在一个重点大学请新生写出入学后的心理感受,没想到他们用的最多的词竟是“茫然”。很多人在上高中时,曾把考上大学作为生活的目标,现在这个目标实现了,新的目标却不知在哪里。不过,一时的茫然并不要紧。进了大学,思想更成熟,眼界更开阔,经过一段时间探索,完全可以重新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我这里所说的“目标”,并不仅仅是一个“大”理想,而是一套目标体系。在你思考和回答了“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活中什么对我来说最重要”这些基本的问题之后,还要结合现状,制订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具体目标,并将它分解为可以一步步实现的小目标。一个有目标的人,会更有效地利用自己的生命。而失去目标的“茫然感”长期延续,就会损耗生命。
第三个心理准备,是要重新给自己定位。
许多同学考进大学后,会突然失去自信,感到自己一无是处。这种“失落”首先是因为竞争的对手变了,大家都很厉害,自己不能再保持高中时的优势地位;另外,在大学里,竞争的内容也不再仅仅是学习成绩,眼界学识、文体特长、社交能力、组织才干等等,都成了比较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很容易看到自己的弱点。不过,有些人会因为看到自己的弱点而自卑,长时间情绪低落,甚至为了避免挫败感而封闭自己;但也有些人看到弱点却不会对自己整体否定,他们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人,但仍有自己长处和价值。因此,对自己弱点的“发现”,既可能成为成长的阻力,也可能成为成长的助力,关键在于你如何看自己。
第四个心理准备,是要学会和适应大学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
大学的学习方法与中学有很大不同,比如,不再是老师追着学生,而是要学生主动求教老师;大量的时间需要自己去安排,而不是被老师占用;要学会研究性学习,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等等。对于习惯于被老师安排得满满的、习惯于死记硬背的同学来说,可能会突然感到“失重”,不知道该学什么、怎样学。
我想,具体的方法因人、因学科而异,但有一点是共通的,即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并非仅仅是听课和读教科书,和老师同学讨论、阅读参考书目、听学术讲座等等,都是学习,关键是你能不能充分利用这些校园中的特殊资源,并将学到的知识很好地整合。
第五个心理准备,是要学会与背景不同人的共同生活,学会合作与分享。
这几年大学中的宿舍矛盾非常突出,许多人认为这是由于独生子女多了的缘故。其实,大学和中学的一个很大不同是,学生的“异质化”程度更高。中学同学虽然家境不同,但大都是在同一地区生活;而大学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地区的差异带来文化的差异,甚至价值观的差异,比如对待个人空间、个人物品上,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态度往往就不同。因此,宿舍冲突不仅仅是个人“素质”问题,也有文化冲突、性格冲突。在大学里学会与不同背景的同学相处,学会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和冲突,无疑会有利于今后走入社会。
第六个心理准备,是学会自我管理。
对一部分新生来说,上大学是他们第一次离家,第一次开始独立生活。因此,学会自我管理也是大学生活的重要一课。
需要学会管理的东西挺多。看得见的,如个人生活物品和钱;看不见的,如时间和情绪。个人生活物品怎样保管、利用(想用时找得到、用得上),现在得自己操心;钱怎样花,也需要认真计算;而时间怎样利用,情绪怎样调整,更是需要学问。自我管理能力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影响人的学习、工作的效能。
从中学进入大学,在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尚未适应新环境之时,难免会有不舒服的感觉,这是非常自然的,你不必为此而焦虑。不过,对新的生活多一点心理准备,你会适应得更快、更好。
新生入学防骗常识
这是去年我发在论坛上的一篇帖子,根据网友的反应,补充修改一下,供今年的新生参考,欢迎老生补充,欢迎新生提问咨询。
1、火车站:火车站人多又乱,不但要防骗,还要防偷,下了火车,不要理会私下单独找你搭腔的人,直接找公开迎新的工作人员,火车到火车站广场直接到迎新站。在火车站不要买任何东西,因为别人看你拿着大包小包的知道是外人,容易欺骗你。去年报导长沙火车站里面吃了变味的饭菜还逼者付钱的事情。火车站卖地图和报纸的不要相信,报纸一元三份,看着挺便宜,其实是一份拆成两份卖,你买的三份还凑不够两份报纸。火车站也不要随意打电话,以免被多收钱,或者被周围的骗子听到你打电话来行骗。
2、火车站迎新站——学校在火车站、汽车西站、汽车南站设立“中南大学迎新接待站”,校外接待站自8月31日上午7:00开始,至9月2日下午4:00结束,如果你来长沙的时间估计不在接待范围,可以先记好中南大学市内交通信息,或者直接打的到通知书上指定的校区报到。车站迎新站:上车的时候看好你的行李,可能会有一些热心的工作人员帮你提行李,但是你自己也要看清楚了,免的搞丢了。到了学校迎新站,先到院系迎新点登记,安排了住宿,把行李放好了,随身带上贵重物品,然后再出去。
3、财物保管:钱一定要存到银行里,不要带太多了。南校区门口就是一个工商银行,对面有一个建设银行,出南校区门口右转走一段路有一个邮局(里面有邮政储蓄所),左转走一段路到了主校区门口有一个农业银行。更多信息请查看本站生活指南栏目的各校区生活服务信息。迎新的时间人来人往,不但有学生,还有很多家长,可能会有社会人员混进来,贵重物品一定要藏好,或者随身携带。
4、报到:报到的手续不多,人多了要等,就显得很复杂了。需要交钱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去交,不要让别人代交,交了之后记得要发票或收据。到校医院体检的时候,如果医生要你配眼镜,你可以告诉他自己已经有眼镜了,暂时不要配,医院配眼镜贵的要死,当初我就是被他们骗了。离上课还有一段时间,眼镜可以慢慢配,不要让别人看出你是新生宰你。
5、购物:不管是到宿舍推销的,还是自己去买,都不要着急着买随身听、mp3、复读机、计算器等暂时不需要的东西,推销员会告诉你一上课马上要用到,告诉你这些东西是必须的。其实这些东西可以等真的用到的时候再买不迟,那个时间销售者宰新生的心理已经减弱了,你也熟悉价格了,这样才不会吃亏。97年我买了一台160元的单放机,过了半个学期同学买的时候几十块钱就买到了,我买计算器的时候,那个自称是我们师兄的家伙要84元,后来我讲到48元,同学们过几天用16元就买到了。这些东西并不是一开始就需要的,可以慢慢买。进宿舍的推销员推销的一般是很便宜的劣质产品,即使很便宜也不要买。到外面店子购大一点的消费品,一定要了解清功能,试用正常后再买,不要怕麻烦,店子的老板在你要买东西的时候一定是不厌其烦的,等你的东西以后发现了问题,再找他的时候,就不一定怎么样了。
大学四年,如果你大部分时间浪费在了网吧和恋爱上,那么这四年也太虚度了。作为一个男人,你是失败的。如果不喜欢去自习室,就不要去了。也应该多去去图书馆,或者,干脆多去社会混混.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话很贴切。跟上进的人交朋友,跟有人生品位的人交朋友,你会获益很多。大学里,能化解的恩怨最好及时化解。走出校门,人脉就是财富。恋爱不是大学中的必修课,只是选修课,你可以不修,因为男人成熟才是真正的魅力所在.大二上学期,开始规划自己未来十年的生涯。在这个生涯里,可以把自己的女孩规划进去。女人所谓的安全感,不是你多么强壮,而是你能给她设计一个美好而贴切的未来。大学里,女孩很多,女人很少。女孩与女人的区别,不在于她多么性感或者魅惑,而在于她是不是有正确的思想和原则。大学里,男孩很多,男人很少。男人与男孩的区别,不在于他多强势或者成熟,而在于他对感情的责任和最未来的责任。大二下学期,开始规划自己的未来五年的生涯。这个生涯里,先不要把男人规划进去。因为你要做一个独立的女人,不要依赖他。
计划好你的大学生活
高考刚结束,9月份又有大一新生踏入大学校园。作为学长在大学生活了几年,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学弟学妹 分享
1、多交朋友。宿舍里,和舍友们打成一片,可以说舍友是大学朋友中最重要的,你和他们生活一起最多。在班上,和同学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功利上讲,大学同学对你以后的事业很有帮助。还可以在学校里多交一些朋友,有了这些人你的大学生活会更有趣。
2、学习。我的观点是,不要把学习看的太重,注意自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学校学的永远赶不上社会,教材用的都是老的,工作后用不上,不然为什么现在的企业招聘的都是有工作经验的人。而且你学的未必就是你以后干的。
3、英语和计算机。记住学好这两门。不管你以后考什么都要用,比如考研、考公务员等等;平时玩电脑不要只顾玩游戏多学点计算机方面的知识。
4、生活费的使用。不要乱花,省下那些不必要的花销,平时积攒一些。报一些考试等等,或者到一些景点玩玩,长长见识。
5、爱情。在大学谈个恋爱无可厚非。有一点要记住,有了爱情不要忽略了朋友。有些同学交了女朋友后,天天和女朋友腻在一块,结果和身边的朋友交往淡了。参考第一条。只有爱情没有友情你会失去很多的。
6、对自己负责,不要对他人要求什么。大学不像高中--有些人有私心,有些事让人很愤怒。有时候班里通知事情或者报名参加一些比赛等,你不知道,不要埋怨你的舍友同学没告诉你,这很正常。等你呆久了,你就会发现学校很霸道,有些事情很没道理很蛮横,注意习惯,习惯了就好了。
7、参见学生组织,锻炼你自己。学校里有很多组织,广播台、学生会、社团等,去加入他们,这些组织很能锻炼人。我曾亲眼看见一个极度对自己缺乏自信的同学,在社团锻炼了一年,能力突飞猛进的提升,后来成为社团负责人。
8、把大学当作社会。可以说大学是亚社会,自己去好好感受体会吧。
9、去干些兼职工作。可以锻炼你的能力,也可以赚点外快。
10、给自己定未来的目标,要有危机感。不要光顾玩,大一大二你没感觉,等你到大三大四你就会痛苦,因为没有目标,不知道以后干什么。我一直很有危机感,痛苦过一段时间,前段时间找到了自己奋斗的目标,现在正为这个方向努力,所以过的很充实。
上大学前准备些啥 看清了
商报讯“衣服该带多少?用不用带被褥?”“是带现金好还是带卡好?”从高中迈入大学校门的大一新生开学前正准备得手忙脚乱,该准备些什么呢?结合记者上大学的经验,先给大家列个清单,在大学入学后这些都是些日常生活必需品,有备而来就不用手忙脚乱了,近路的可自带,也可注册当天在校园区购买,如果是学校负责安排购买的就跳过不用买了。
1.生活用品带哪些?
很多准大学生都是第一次出远门,准备生活用品就成了很琐碎的事情,准大学生们在购买生活用品前,可以列一张购物清单,然后按单逐一购买。衣服方面,如果学校在本地,那么带少量的衣物即可,如果学校在外地,了解当地气候状况,再根据当地的季节状况准备衣服。新同学可能会不习惯学校的饮食,所以最好备一套饭盒、汤匙、筷子等简单餐具,也可带一些自己喜爱的易保存的食品,以备初来乍到“救急”之用。据了解,目前高校都是公寓化管理,所以被、褥等物品是统一购买的,但毛巾、牙刷、牙膏等生活必需品,则需要自带,如果担心分量过重,也可到校后就近购买。
2.现金放在哪里好?
到外地求学,钱是必不可少的,究竟该带多少钱是家长们最发愁的事,带少了怕孩子受苦,带多了又怕路上丢失。据了解,为了方便学生,目前各高校在给学生发放录取通知书的同时,都附带着一张银行卡,家长可把学费和孩子的生活费打入银行卡,这样不仅方便,而且也很安全。把学费和生活费都存入银行卡,孩子离家时只需要带上卡和少量现金就行,如果卡丢了的话,挂失再办一张就行,钱不够时,只需要把钱存入孩子的账户就行。现在各银行的信用卡均可异地存取款,但需要收取金额不等的手续费。
3.证件材料带哪些?
儿行千里母担忧,出行是准大学生家长们最放心不下的事,学生票采取提前12天发售,准大学生可凭入学通知书购买学生票。对于一些准备乘飞机出行的学生来说,他们也将享受很大的实惠。对于准大学生来说,带齐相关的证件材料也是重要的,如果是团员,应由团籍所在学校团委在团员证上填写转至高校团委并加盖公章;如是党员,则需要所在学校组织开具转出证明。此外,还要携带好自己的相关组织关系档案。出行前要认真阅读录取通知书中的要求,然后逐一落实,身份证也应随身携带入校。此外入学后,学校会要求上交一些一寸照片,所以准大学生们最好提前做好准备。
4.主要花费在哪里?
最近,不断有考生通过本报咨询大学的主要开支有哪些?对此,记者也采访了一些在读的大学生,他们介绍说,主要开支是用在买书、文具、电话费、上网及交通费等。
5.新生注册该找谁?
目前,新生注册也很方便,报到当天各高校分学院的学生会都会有“迎新”接车或引导,彩旗招展,人声鼎沸,学校将有一定数量高年级志愿者,志愿者应该都配有胸卡,如需任何帮助可以直接找他们,报到的场面可能会稍显杂乱,但真的是会很热闹。大家放心,外地生如交通不便;提前一天到校也可先入宿,可先用现金买票在校园饭堂吃饭,无需浪费钱物在外租住旅店。
6.各种卡证怎么办?
多数高校都是“一条龙”服务(不包含排队时间,只用几分钟),有些高校还要代缴保险费等,注册时办理图书馆、食堂(北方高校包括洗浴计时用)的“一卡通”(可充值)及“银行卡”等。办理注册后;你的学院、班级、学号、学生证、校徽等都一应俱全了。报到后,各学院志愿者学生会带领新生到达寝室,在寝室凭证件领取寝室钥匙等。
7.勤工助学啥途径?
家庭不富裕的学弟、学妹们入学要注意喔:一定要先跟学校联系或按学校的要求,做好证明文件,报到时走“绿色通道”办理“入学贷款”,各高校都有“勤工俭学”安排。学校的有关“社团”会安排贫困生们有偿劳动,在校内图书馆等工作。或休息日也可参与一些校外家教(大城市20-25元一小时),可保证学弟学妹们的基本生活。
8.食堂伙食好不好?
不用担心,大学食堂比中学丰富多了,适随尊便,如要求不高的话(有荤有素)正餐3-5元食得饱;5-7元食得好。早餐1-2元即可。大城市的高校伙食费开支每月平均450元左右也足够了,大学生活费(含伙食费)正常也就是650元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