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水县,是江苏省盐城市所辖县之一。位于中国华东,江苏省东北部沿海地区,属盐城地区;地处连云港、淮安、盐城三市交界处,东濒黄海,北枕灌河,西与灌南、涟水交界,南抵中山河。
1966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建立,因县政府驻响水镇而得名。县域东西最大直线长61公里,南北宽21公里,总面积1461平方公里,下辖8个镇、3个工业园区,60万人口,全县境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4℃左右,年均降水1000毫米左右(2000年1756.6毫米),无霜期209天。
响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境内的“古云梯关”是古淮河入海口,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粮棉生产先进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中国浅水藕之乡,中国杜仲之乡,江苏省综合改革试点县。
1 历史文化
响水县,因县政府的驻响水镇而得名。响水镇北依灌河,灌河河床陡深,潮起潮落,支流汇聚,跌水轰鸣,数里之内皆闻其“水响”,因而以“响水口”(响水)名之。
响水虽然只有几百年历史,但由于这里独得入海之利,商业、文化交流频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曾造就一批历史名流。
武状元徐开业(1788-1831),属今响水县六套乡善友村人,嘉庆十八年(1813年)中武举,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中武状元,被任用为御前一等花翎侍卫,道光十一年(1831年)在潼关抗击由外国列强支持的白教党东侵时以身殉职。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经常出入此地,笔下二郎神的故乡就在灌江口(灌河口)(灌河口南端团港实为灌云管理),“东海龙官”、“二郎神庙”均是以响水开山岛上的景观为原型。
黄圩镇境内的“古云梯关”,是古淮河入海口,也是中国东部沿海早期重要的海关,乾隆初年特颁“利导东渐”匾额,嘉庆十三年(1808年)特颁“朝宗普庆”匾额。龚自珍诗云:“云梯关外茫茫路,一夜吟魂万里愁”。1944年,新四军在盐阜地区举行战略反攻,第一战役就是由张爱萍将军率部在响水打响,并留下了“红旗首扬陈家港”的激越篇章。
2 交通
截止2014年6月,204国道、通榆大运河和沿海高速公路贯穿县境南北,响水县城距连云港机场仅70多公里、盐城机场100公里。素有"苏北黄浦江"之称的灌河流经县境直入黄海,国家二类开放口岸陈家港位于灌河入海口处,是中国东部天然良港,已建成大小码头30多座,距连云港仅23海里。响水县等级公路里程165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6公里。
3 人口
截止2012年末,响水县人口61.48.5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09万人。2012年人口出生率18.11‰,比上年上升4.40个千分点;死亡率13.20‰,比上年上升3.22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4.91‰,比上年上升1.18个千分点。
4行政区划
区划详情
截止2014年6月,响水县辖8个镇8个镇、3个工业园区,共有43个居民委员会、109个村民委员会。总面积1461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响水镇。
区划沿革
1996年,响水县辖4个镇、12个乡:响水镇、小尖镇、大有镇、陈港镇、海安集乡、老舍乡、港南乡、南河乡、响南乡、双港乡、六套乡、七套乡、运河乡、周集乡、张集乡、黄圩乡。
2000年初,响水县有17个乡镇和响水外向型农业经济开发区,19个居民委员会,254个村民委员会。
2000年1月24日,撤销南河乡,设立南河镇;3月26日,撤销港南乡、陈港镇,设立陈家港镇;8月14日,撤销黄圩乡,设立黄圩镇;10月14日,撤销双港乡,设立双港镇。
2001年7月3日,将响南乡、响水镇合并,新组建响水镇;将海安集乡、陈家港镇合并,新组建陈家港镇;将周集乡、小尖镇合并,新组建小尖镇;将平建乡、南河镇合并,新组建南河镇。
2002年4月28日,撤销运河乡,设立运河镇。
2006年5月,响水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更名为响水经济开发区。
2010年10月,撤销张集乡,与小尖镇合并,新组建小尖镇;撤销老舍乡,与双港镇合并,新组建双港镇;撤销六套乡,与运河镇合并,新组建运河镇;撤销七套乡,与大有镇合并,新组建大有镇。2010年底,响水县行政区划设响水、陈家港、小尖、大有、南河、双港、黄圩、运河等8个镇。
5 地理环境
响水县位于东经119°29′51″-120°05′21″,北纬33°56′51″-34°32′43″,处江苏省东北部沿海地区,连云港、淮阴、盐城三市交界之间,东濒黄海,北枕灌河,西与灌南、涟水交界,南抵中山河。县域东西长61公里,南北宽21公里,总面积1461平方公里。[2]
地形地貌
响水县境全部由黄准冲积平原构成。地势平坦,起伏较小,最大高差 8米左右。县域地貌以废黄河决口为顶点,呈扇形分布。西南部为废黄河故道,地势较高,海拔6米~8米;中部为黄泛波地,海拔5米~7米;东北部为早期黄泛冲积平原,地势较低,海拔2米左右。县境东北灌河入海口主航道南侧,孤悬在海中的开山岛,海拔36.4米。[3]
气候
响水县属暖温带南缘,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天气特点是:温和暖湿、雨水适中、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各季气候:春季(3-5月):气温回升较慢,冷空气活动频繁,忽冷忽热,雨水稀少,春旱多发;夏季(6-8月):雨水多而集中,高温日不多,光照充足;秋季(9-11月):冷空气来得早,降温快,雨水少,常有伏旱发生;冬季(11-2月):天气干冷,雨雪较少。
6历史沿革
南宋之前,古淮河从县境内云梯关独流入海,县境大部处于沧海之中。元、明、清和民国时期,县境先后属山阳(今楚州区)、安东(今涟水)、海洲(今灌云)、阜宁县管辖。1940年10月,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涟灌阜边区办事处,同年12月撤销。1941年9月,重建涟灌阜边区办事处。1942年4月,华中局决定撤销涟灌阜边区办事处,建立潮南县,5月中旬,潮南县改称滨海县,隶属盐阜行政公署。1949年11月,与阜东县合并,仍称滨海县,县委、县政府机关驻东坎镇。1966年3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滨海县中山河北地区划建响水县,因县政府驻响水镇而得名,隶属盐城专员公署。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隶属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