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童镇,始建于南宋绍定六年(公元1233年),地处浙江省宁海县西南,面积68平方公里,人口2.6万,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地理环境独特的江南古镇,先后被命名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和浙江省旅游城镇。
前童镇是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辖镇。地处宁海县西南,由原竹林、前童二乡合并而成,面积68.77平方公里,2005年总人口2.6万,镇人民政府驻地前童距县城10公里,镇以驻地命名,镇政府所在地北大街5号。前童镇东临一市镇、跃龙街道,南连桑洲镇和三门县,西与岔路镇毗邻,北黄坛镇、跃龙街道接,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地理环境独特的江南古镇,先后被命名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旅游城镇”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前童古民居
前童镇辖1个社区、17个行政村:前童;柘湖杨、大郑、板岭陈、梁皇、岭南、双桥、联合、妙湖、桥头杨、塔山、上溪、竹林、官地、栅下、小汀、鹿山、鹿分。镇政府驻北大路5号。
前童镇位于浙江省宁海西南。前童给我们更多的,是它那沧桑的、憔悴
前童镇
“回字”结构的八卦街巷说到江南古镇,总不免要和小桥流水相连。似乎唯其如此,才相匹配。前童也是小桥流水人家,却有着与众不同的景致。
街径卵石铺就,屋基也大多为卵石垒成。街巷异常狭小,建筑异常密集,身处其中就如走迷宫一般。
村落按“回”字九宫八卦式布局。童姓祖先按照八卦原理,把白溪水引进村庄,潺潺溪水挨户环流,人人可在溪水中洗菜净衣,家家连流水小桥,户户通卵石坦途。青藤白墙黑瓦,石头镂花窗户,雕梁画栋门楼,苍凉中显现出昔日曾经的繁华。
压铸是前童的一大特色优势产业,2000年以来该
前童镇
前童在农业方面积极围绕主导产品促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增效益;在城镇建设方面坚持古镇传统风貌保护区改造和新区开发并行的原则;并扎实推进教育强镇创建工作,全面提升计生依法管理水平,推进群众性文体建设,有力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
交通有省道甬临线、同三高速穿越南北。县道有梁皇——前童,前童——下陈,前童——下洋陈。
特产有前童香干、霞客饼等。
前童三宝:前童豆腐、前童空心腐、前童豆腐干
前童拥有完整古建筑群,灿烂人文景观和优美自然风光等丰富旅游资源,前童已基本形成了以传统建筑风貌和民间生活为特色的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开发了各具特色的传统民居区、梁皇山风景区、石泄龙吟景区和福泉山景区四大旅游景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前童,是一座不凡的江南明清时期的民居原版,是一幅古韵浓重的乡村画,一段优美动人的江南丝竹调。前童以民居布局奇特,明清古建筑群保存完善以及人才辈出而闻名遐迩,始建于宋末,盛于明清,至2005年仍保存有1300多间各式古建民居。这里,“家家有雕梁,户户有活水”。白溪水缘渠入村,汩汩溪水挨户环流,为江南集镇独特之奇观。八卦水系,哗哗鸣唱,幽幽潜行,流遍家家户户,不是水乡,胜似水乡。前童镇西北与东南边境群山环列,西北边境之梁皇山主峰海拔768.2米。中部为平洋。主要溪流有白溪和梁皇溪。白溪由西面岔路镇进入境内,流经前童村前,然后东出竹林村。梁皇溪源出梁皇山东南麓,经前童村后,迂回至竹林村后,汇于白溪。梁皇山南麓有建于唐武德年间(618~626)之梁皇寺(崇福寺)。明代地理学家、旅游家徐霞客曾过梁皇山。前童南岙山麓有明初儒士童伯礼营建之石镜精舍,方孝孺曾在此讲学。塔山、鹿山峙立东西两侧,景色秀丽。孝女湖、庙湖、致思厅、学士桥、南宫庙等古迹,今尚存。明初方孝孺所设计之童氏宗祠建筑,
前童镇旅游图
前童历代人才辈出。在科举时代,前童有功名者200余人,近代史上人才辈出,其中有25岁任浙江临时都督的童保暄。整个前童镇有村古、民朴、泉神、山秀的特色。竹林村浙江樟树王、南岙方孝孺手植柏等名木古树弥足珍贵,神奇的连头药泉令人惊叹,巧夺天工的工艺珍品选进了北京故宫和人民大会堂,梁皇山为徐霞客写游记的首站,风光秀丽的鹿山、塔山、石镜山吸引着四方游人。境内东北覆船山之巅有福全寺。有王槐秋领导的浙东游击队“铁流”纪念馆。福全寺与附近莲头山为该县旅游胜地。2007年6月,前童镇荣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
前童经历了760余年的发展,留下了一批明清时期完整的古建筑群。这批古建筑群以古祠、旧宅和老街为主体构成。其中童大宗祠建造于明初洪武18年,占地1.2亩,檐
马头墙是古代江南富户官宅威势的象征,据说级数越多,职位越高。墙面嵌着雕花石窗,外墙上塑浮雕文字,墙尖塑着冲天而起的跃鱼和飞龙,寓含“鲤鱼跳龙门”之意。门柱上那两只活动的倒挂狮子,门墙上一对瓷盆中各饰有5只飞舞的蝙蝠,象征着五福临门。大祠堂建于明洪武十八年。大厅有32根大圆柱,好比32颗象棋子,隐含全局一盘棋之意;每根柱子中间大,两头小,是典型的隋唐风格明式建筑。
游客看到的是大量原住居民在这老房子里日复一日真实生活的画面。不是的,信赖别人也是我们曾经拥有的美德。
前童是一个活着的生动小镇。路边是幽碧的流水,身旁是青砖墨瓦,脚下是嵌图道地(天井),它们历经风吹日晒而古貌犹存。看那寂静屋檐上那些风中瑟瑟摇晃的野草枯茎,耳边仿佛传来远古的声息。
古镇的夜是真正的黑夜,只有寂静的古树,老宅院和隐约可闻的流水声,给人一种深沉的寂寥感。当古镇这纯洁的黑缠绕在我们的周围时,使我们更深刻地领悟到了光的内涵。徜徉在古镇漆黑的夜晚,正好去细细体验心灵净化的旅程。
前童素称“诗礼名宗”。早在明初,童氏先人就筑“石镜精舍”,以聚六经群书数百千卷,礼聘方孝孺
前童北依梁皇山,南临白溪水,塔山、鹿山两景点缀东西,是一座山环水绕的江南集镇典型。镇前镇后,古木掩映,镇北三棵古杏树,已逾千年树龄;村南金桂植于元代,古镜精舍六株古柏为明代大儒方孝孺亲手栽培。更奇特的是,千余户人家的集镇布局别致,清澈见底的白溪水由渠入镇,家家绕水,户户贯流,最后回灌田园,虽非水乡,胜似水乡。
前童的元宵灯会主要纪念村里的有功先人。先祖率族人从村外10里的白溪开沟引渠获得成功,自此,沙前童是个五匠之乡,尤其以木匠和雕刻为代表。北京故宫博物馆收藏的一顶花轿和一张木雕嵌镶床皆出自前童。由县文管会收藏的木工雕花床更是清末前童雕匠的代表手艺。前童家家户户,几乎都保存着清代和民国时期的雕花床、八仙桌、红橱、蔑丝箱等精致家具。古老的民居里,拱斗、雀替、柱饰造型千姿百态。山墙上堪称一绝的石花窗,林林总总200余扇,其图案没有一幅雷同。2005年,前童仿古工艺厂,巧匠聚集,专门生产竹、木雕制工艺品,产品古朴典雅,独具一格,数量达数百种。该厂生产的木雕龙舟,被选入人民大会堂浙江厅陈列。
古镇变身“宝地”上演“寻宝奇兵”
在许多探险类电影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场景:人们一手拿着地图,一手拿着指北针,在丛林或再荒漠中寻找“宝藏”。如今,前童古镇将这个紧张刺激的游戏带到了现实,打造一个现实版的“藏宝地”。
宁波市一年一度的定向赛事在前童古镇举行,来自全市28所大、中学校的37支队伍200多名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古镇内体验这一场户外“寻宝游戏”。本次比赛由宁波市教育局主办,分为短距离赛和积分赛两个项目。所有比赛路线均设置在以传统建筑风貌和民间生活为特色并拥有八卦型水系的前童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街区内,参赛者只要手持专业设备,按图索骥,就能体验定向运动带来的趣味与快乐。这是前童古镇建设定向运动固定路径,打造国内第一个古镇定向体育旅游品牌以来举行的首场定向运动赛事。
古镇内主要入口和重要路段,该镇小分队成员和景区安保人员定点设岗,严阵以待,以保障选手安全。各参赛选手穿街绕巷,边跑边查看地图寻找隐藏于角落的标点,我县星海中学、深圳镇初级中学的两支队伍也在这场酣战中。来自星海中学的学生杨正宇是他们队伍中最早完成任务抵达终点的,汗水淋漓的他坐在树下休息。“像这样的比赛我还是第一次参加,虽然很累,但很好玩,”他说:“每找到一个点都觉得很有成就感!”
据了解,定向运动属于户外运动的一种,而定向运动固定路径则是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团中央、科技部把定向运动作为科技体育重点项目进行推广开展后研发出来的一种充分利用现有场地,无需大兴土木进行施工,只需绘制固定路径地图,安装专业定向设备便可长期方便开展的一种创新型的全民健身休闲体育的典范项目,特别适合在校园、公园、景区等地点开展。定向运动在考验选手体能的同时,还注重选手在告诉运动中的反应力和判断力,犹如在跑马拉松的同时下国际象棋。
为了丰富景区体验项目,完善服务功能,前童古镇将引入定向系统,并成为第一个在历史文化街区内推广该项目的景区,以便游客在接受历史文化熏陶的同时也能感受定向运动的乐趣,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相互交融。
铁路:可直达宁波,再转乘宁波至宁海的班车。
公路:宁海至前童村,2路公交车15分钟一班,途经前童梁皇村。宁波到温州、黄岩、临海等地的过路大客车,途经前童梁皇村。
宁波到前童古镇自驾车路线:
1、甬台温高速至宁海南出口下-34省道-抵达前童古镇景区。
2、34省道往台州温州方向-前童古镇景区。
上海到前童古镇自驾车路线:
1、沪杭高速-杭州湾跨海大桥-宁波绕城-甬台温高速至宁海南出口下-34省道-抵达前童古镇景区。
杭州到前童古镇自驾车路线:
1、杭甬高速-甬台温高速至宁海南出口下-34省道-抵达前童古镇景区。
乘车路线:
1、从宁波汽车南站乘中巴到宁海总站后(车票24元,车程1.5小时),乘102路公交车到西站或南站,转乘中巴车可达,4:52~17:45每10分钟一班,车程25分钟。
2、从宁海总站打车到西站,6元可到,再转乘到前童的中巴,需30分钟。
前童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年降水日150-169天,存季偶有台风登陆,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一年四季除台风登陆时不太适合游览外,其他时间皆可前往游览参观。
镇上有宾馆、旅馆,也可住民家。县城有30多家宾馆,20多家大酒店。
门票:70元(包括5个景点)
前童建村初期,祖先就有“天人合一”的儒家哲学思想,对村庄建筑有通盘考虑,合理规划,要求建筑物要与周边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主张整个村庄在形式和功能上要有机结合。不仅要造好房子,造好路,而且要掘好渠,挖好井,使村庄内运用阴阳八卦八八六四的原理。八卦中的每一爻正可以用来代表村中的建筑群,八卦的底即一条条街巷和与之紧贴街巷的水渠相连,卵石路与清水渠蜿蜒成网。这在其他村落中的水系布局是很少有的。
大夫第宅,是由清咸丰年间的军事重臣、江浙总督左宗棠题赠的“大夫第”所称。大夫第宅建于清道光年间。宅形三合院,由台门、天井、正厅及两厢房组成。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
大夫第位于石镜山路一条东西向的卵石幽巷,巷口两头各有一座台门,两头台门一关,大夫第院内就非常安全,并有闹中取静的特点。第一台门为重檐楼阁式,门簪上刻有“爽挹南熏”四字,仪门上堆塑“秀挹塔峰拥旭日,兰斜晖祥开鹿阜”额联。左右马头墙上有“瑞兆鹿鸣”泥灰堆塑大字。天井为长方形石板错逢铺砌,平整几净明亮,整座院子大气雄伟。宅吉即人荣。曾任民国初年宁海县第一任县长童建侯,就是该宅后裔。
群峰簪笏宅由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举人童桂林所建,当时他效法“孟母三迁”
群峰簪笏
院内格子木窗雕有各种不同含义的图案,充满了主人的希望。宅名的由来及各种精致浮雕木刻事前童深厚的耕读文化的集中体现。
鹿山村因鹿山而得名。鹿山不高,因为形象像一头卧着的鹿而得名,10多分钟就到山顶。登鹿山顶,可以俯瞰古镇的全貌。极目远眺,青砖墨瓦,连绵的明清古建筑尽收眼底。
前童镇
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卵石小径构成了古镇的神韵,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自始至终,鹿山村民都一直开展各种有效的保护措施,保持这一神韵不失。他们对小溪按期清淤、修缮,不向溪中倾倒垃圾、污物,保持水流的清洁。2006年,有关部门在溪流里放养了红锦鲤、鲤鱼等,村民没有一个去抓捕的,反而自发地放养一些鱼类,鱼儿成群畅游的溪流也成了古镇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为给游客营造干净整洁的环境,村里积极消灭露天粪坑、迁养家畜,建设文体活动场所,建立环卫保洁制度,成立卫生保洁队伍,全面实施垃圾袋装化管理等。同时,投入10余万元,对村内的道路进行改造建设,并发动村民在植树节到鹿山公园进行义务植树,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同时,鹿山村人与人的和谐也成为工作重点。多年来,鹿山村重视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采取多种措施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例如该村将原来的操场改造成露天舞场,邀请专业的舞蹈老师,教村民跳秧歌舞。健康的文化活动逐步改掉了村民打麻将等陋习,为村民营造了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前童的古宅太过密集,一一道来无异于遍数过江之鲫,只能择而述之、游之。
好义堂,又称“戒烟所”,建于民国。四合院,石板明堂。整座院子通面宽20.2米,通井深20.1米,占地面积406平方米。正厅挂着“急公好义”黑底沥金,二暗抹头匾一块。民国时期,宅主童宏曹曾办戒烟所,出钱供饭收养为染上鸦片毒瘾的百姓而戒毒,名声远扬。民国二十二年,县长李涵夫为表彰童宏曹济世为民的好义精神,特亲笔题赠“急公好义”匾额。
泽思居建于清代初年,2002年修复。因原来主人官居一品,故又称“宰相府”。走近泽思居,可以发现此宅檐头四注,马头墙高耸,整个建筑气势恢宏。院内厅堂轩敞,廊柱挺拔。雕刻复杂是此宅的特点。整栋房子“无梁不雕、无雕不精”,号称为“江南第一雕花大楼”。进门可以看到正梁上刻有“四仙迎宾”的典故,体现了主人的待客之道。正厅东首梁上刻有五只仙鹤,既说明了原来的主人是文官而不是武官,又体现了他的“五岳朝天”的志向。从西首梁上的“百鸟朝凤”图可以看出这不是普通的官宦人家,因为这些图案并不是普通人家可以任意雕凿的。
建于清嘉庆年间,为清代举人童桂林三子童汝宽住宅。这里曾出过三位秀才。红条石门台上刻着“量入为出,勤俭持家”的家训。庭院为四合院二楼木结构,院内各房既有严格的老幼尊卑区划,又融融一堂,极富人情味。天井宽敞,用卵石铺砌的金钱状图案,蕴含“金钱铺地”之意。中堂中空无楼板,正壁上,当年的中举喜帖尚依稀可辨……
建于嘉庆年间。左右对称、高耸入云的马头墙,俗称“五岳朝天”,不仅高峻险美,而且有防火挡风的功效。马头墙是古代江南富户官宅威势的象征,其级数越多,就职位越高,势力越大。墙面嵌着雕花石窗,外墙上塑“群峰簪笏”、“清流映带”等浮雕文字。墙尖塑着冲天而起的跃鱼和飞龙,寓含“鲤鱼跳龙门”之意。这些,表达了房主人求富贵盼高升的愿望。门柱上那两只倒挂狮子,或称“太师和少师”,表示事事如意,暗喻着老少之间的生气和乐趣。门楣上雕有“葵心向日”。门墙上一对瓷盆中各饰有五只飞舞的蝙蝠,象征着五福临门,这就是宅名的来历。
童氏宗祠建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总平面布局由南向北依次为正门、戏台、天井、东西二厢及正厅,是封闭的四合院。正厅仍保留了明代风格,而宗祠穿斗抬梁混合结构的木架、卧蚕型的雀替、圆鼓型的柱础、覆盆式的磉盘、五凤楼状的戏台,在中国较为罕见。这种建筑风格始于南北朝,兴盛于隋唐,因这里较为偏僻,所以明代还有所保留。它由名儒方孝孺亲自参与设计,西厢曾辟为方孝孺祠。
原为童保暄叔父之宅,解放后改为粮仓,现在是第一个村级自筹资金建立的省级民俗博物馆。馆内布置了家具、服饰、灯具系列和陶罐、打火石、烟灯等日常用具500多件,展现了这一地区从古老向近现代发展的农村文明史。
另外还有前童老街、惠民寺、石镜精舍、孝女湖、石镜山等多处风景名胜区。
到了前童,若能碰上那里的元宵文化旅游节,可谓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梁皇山
自明代中叶以来,每逢农历正月十一以后,前童的大街小巷,会热闹起来,还有邻近的栅下、下叶等村的田户都从四面八方出集拢来,锣声鼓声,响彻云霄,传遍山野田园。这是前童人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先童濠。因为古代的前童水利条件极差,能否丰收,常常取决于天时。童濠一马当先,倾己所有,带领乡亲历尽艰辛,终于在白溪流中堵砩引水,灌入百渠千沟,包括古镇的“八卦水系”,都源自这项工程。后来,前童人就以户为单位分成若干护砩养渠小组,一年一轮换,直至今日。元宵纪念童濠的活动,也一直传了下来。
梁皇山在宁海县城西面11.4公里前童镇北部边境,属于南干山。西接大门山,东连岵岫岭、封山,南为大红山,东、北与黄坛毗连。山多松、竹、薪柴。主峰768.2米。
梁皇山原名桐柏山。传说,南朝梁武帝萧衍(464—549),是吃素的创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