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那赫里布时代(公元前704-前681年),亚述的步兵在装备和组织方面又有重大发展。他把弓箭手分为四类,即重装弓箭手、次重装弓箭手、轻装弓箭手和最轻装弓箭手。他们都与萨尔贡二世时期的弓箭手不同。重装弓箭手身穿紧身衣,外罩长至腰部的铠甲,头带尖顶头盔,下着紧身裤,他由1名或2名着同样服装的伙伴伴随,持巨大的柳条盾掩护他射箭。次重装弓箭手的服装只是略有变化,紧身衣在一侧开口,下身着短裙,双腿裸露。战斗时一般两人一组,没有盾牌掩护,同时放箭射击。
轻装弓箭手不带头盔,头部围以宽宽的束发带。身着紧身衣,衣服上有两条宽带把衣服束紧分别挎在左肩和右肩上。腰扎宽带,下着短裙。最轻装弓箭手头束发带,身着条纹紧身衣,衣服前襟短后襟长,从颈部直达膝部,腰扎腰带。他们难得佩带剑,只是身挂箭筒,是"真正"的弓箭手。辛那赫里布时代的矛手分为重装矛手和轻装矛手两种。重装矛手头戴尖顶头盔,铠甲长至腰部,并覆盖住双臂上部,上身着紧身衣,有一侧开口;下身着紧身裤,外罩短裙,还有护胫。他们携带金属制凸面大盾,几乎可以把整个身体掩盖起来。长矛比身体略短一点,还在身体右侧佩有短剑。重装矛手人数较少,通常充当国王的卫兵。
轻装矛手的装备同矛萨尔贡二世时的长矛手几乎相同。头戴鸟冠式头盔,身穿朴素紧身衣,腰扎宽带,使用圆形柳条盾。但辛那赫里布时代的轻装矛手通常穿着裤子和护胫,手持半圆形的凸面柳条盾,而不是圆盾,因而又与萨尔贡二世时期的长矛手有所不同。辛那赫里布还在工兵和投石手部队方面的建设上有所进展。工兵部队真正完完全全地独立出现于战争场面的浮雕中。工兵工作时一般两人一组,配合行动。所着服装同重装矛手相同,只是手持的不是长矛,而是双头斧或手斧。投石手部队主要利用投石器进行投石攻城工作,他们在攻城时颇具威力。
征服战争征服巴比伦
辛那赫里布在公元前704年登上王位后,对巴比伦管理不严。于是一直等待时机企图控制巴比伦的迦勒底人领袖梅罗达克·巴拉丹在盟国埃兰的支持下,回到巴比伦,宣布巴比伦恢复独立。辛那赫里布绝不容忍迦勒底人和埃兰控制巴比伦,于是亲率大军,直扑巴比伦。埃兰分兵一部驻守巴比伦东部屏障库塔城,把主力部队及迦勒底、阿拉美亚和阿拉伯等国联军布置在东南古城基什,这样便对进攻巴比伦的亚述军形成了南北夹击的钳形阵势。辛那赫里布识破了这一意图,派精悍部队一支奔往基什,阻敌主力北上,自己率军弃巴比伦而不顾,用精良的武器猛攻库塔,全歼守军。然后他火速南下基什,增援正在平原上苦战数倍于己的、即将瓦解的阻击部队。一场搏杀,联军败北,亚述军攻入巴比伦城。巴比伦三度归属亚述。
结局在毁灭巴比伦城不久后,辛那赫里布又后悔自己的做法不利于对巴比伦的统治。娶了一位巴比伦美女强人为皇后,在后来立他们的儿子阿萨尔哈东为太子。这些举措有利于亚述对巴比伦的统治,使许多巴比伦人归附,却使他的长子及次子,即原来的太子候选人怀恨在心。公元前681年,辛那赫里布在祭神时被长子派人杀死。长子随即宣布即位,并与太子阿萨尔哈东的军队决战。但辛那赫里布的威信太高了,长子的军队看到太子后纷纷大喊"那才是我们的王!"随即倒戈。长子、次子不能立足,逃到埃兰度过余生。阿萨尔哈东上台后对内实行怀柔统治政策,对外又战胜米底和埃及等国,使帝国版图又有扩大。此外阿萨尔哈东利用征服埃及掠夺来的财富重建了巴比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