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凤仙花 标本草本,高30-60厘米,有长根状茎。茎粗壮,直立,不分枝。
叶互生,密集于茎上部,矩圆状卵形或矩圆状倒披针形,长10-22厘米,宽4-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波状圆齿,齿间有小刚毛,侧脉9-10对。
总花梗腋生,长达7-15厘米,花4-10朵排成总状花序;花梗长约2厘米;花大,黄色;萼片4,外面2个斜卵形,内面2个条状披针形;旗瓣椭圆形,先端圆,有小突尖,背面中肋细;翼瓣短,无柄,2裂,基部裂片矩圆形,先端渐尖,上部裂片狭矩圆形,先端圆钝,背面的耳宽;唇瓣囊状,基部突然延长成长距,距微弯或有时螺旋状;花药钝。
蒴果棒状。花期8-9月,果期9-10月。[1]
产地生境产广西(凌云、梧州、博白)、贵州(普安、兴仁、贞丰、册亨、荔波)、云南(金平)。生于山谷沟底、山坡草丛中,或林下阴湿处,海拔900-1500米。模式标本采自贵州。
栽培技术果实很特别,成熟果实稍遇外力便弹裂开来。喷洒出去的种子,散落于周围,第二年就会长出一颗一颗的凤仙花,以此"扩充地盘"延续后代。
播种一般在3月至4月进行,如果是在"国庆节"观花,则在6月至7月播种。
准备好播种用土,将种子撒在土壤表面,覆盖一层薄土后,再喷水保湿,然后放在无直射阳光处,注意浇水,勿使土壤干燥,浇水时不要将种子冲出来。
约过7天至10天,种子陆续发芽出苗,应避免烈日暴晒,经常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当凤仙花小过于拥挤时进行间苗,使其茁壮生长。
当小苗长出3片至4片真叶时分苗定植,分苗时应带宿土,栽后放在阴凉处进行缓苗。缓苗后放在良好、光照充足处养护,保持土壤湿润而不积水,每10天施一次腐熟的薄肥。
如此经过50天至60天,凤仙花就会绽放出娇美的花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