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炉饼",一种普通而又不平凡的食品,以其独特的生产工艺而深得人们的喜爱,特别是老一辈的上冈人更是对它喜爱有加。因其具有价廉、环保等优势,适合大众消费,原料和制作过程无污染,无残留,有一定的环保价值,已被列入建湖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历史悠久草炉饼的历史据说可以追溯到公元5年,具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草炉饼又因其用芦苇草和砂缸炉生产而得名。
制作工艺草炉饼的炉子是在镇江专门订做的无釉砂缸,缸体卧放嵌入灶中,去掉缸底就是炉口,而草料必须是海柴草,即海边的芦苇草,因它不仅容易燃烧,主要是还耐烧,并且火力适中,而烧火用的普通芦苇草便是次等的。同时草炉饼的用料、发酵及兑水也相当讲究,面粉要有骨劲,否则饼在炉中会整体掉下来或者饼耙子会沾在炉上。对于发酵则是利用酵头子进行自然发酵,夏天发酵要4个多小时,冬天则要求更长,要8个小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