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江水患不断,为祈求神灵的保佑,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乾隆下旨铸造镇江铁牛九尊,置于观音矶等重要荆堤险段
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又在郝穴江边置镇水铁牛一尊。据说兴风作浪的水中蛟龙惧铁,按五行之说,牛属土,土又能制水。铁牛集二者于一身,故用之镇守江堤。铁牛背上铸有铭文:"嶙嶙峋峋,其德贞纯;吐秀孕宝,守捍江滨;骇浪不作,怪族胥驯;翳千秋万代兮,福我下民"。铁牛铭文均已成为长江水患的历史见证,是荆江防洪史难得的珍贵文物。
历史铁牛矶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荆江以其流经荆州而得名,全长337千米。荆江最著名的险工险段是荆州市沙市区观音矶、江陵县祁家渊、铁牛矶,监利县一矶头等。其中冲刷最深的是江陵县铁牛矶。
铁牛矶位于江陵县城郝穴镇龙渊村境内。因该堤段外平台上铸有一尊铁牛,故名铁牛矶。因处荆江段郝穴河湾凹岸顶端激流中刷处。由于南岸淤长,断面变窄,铁牛矶一带江面仅宽740米,为荆江河段最狭窄处。当上游洪峰泻下,深泓急流,紧贴逼岸,形成这一带滩窄坡陡、河床刷深的局面。
铁牛矶堤段历史上曾多次出现险情,仅1950年至1975年就发生重点崩岸险情39次。1998年大汛期间铁牛矶滩面遭受严重冲刷,为确保堤防安全,国家安排专项资金进行综合治理,2000年工程完工后,该段抗洪能力明显提高,确保了滩岸稳定,成为荆江大堤的窗口。
离"铁牛矶"碑不远处,可见一尊铁牛依江而立。荆江铁牛
临近景点江陵抗战纪念园位于铁牛以东100米处。纪念园座落在铁牛矶附近荆江大堤平台上,这里是原广德部队(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九军第四十三师代号)阵亡将士埋骨之处。1941年7月25日,郝穴驻军广德部队英勇抗击日军第三十九师团两角旅团原浦联队1400人进犯。军民浴血奋战5昼夜,歼敌500余人,国军700余将士英勇牺牲。自1940年6月至1943年2月,以弹丸之地的郝穴,坚持抗敌2年8个月。纪念园由牌坊、主碑、副碑组成,面对长江、背靠大堤,为全石结构。牌坊高6.6米,宽8米,南面匾额由江陵籍老红军、原中顾委委员谭友林将军题写。北面匾额出自旅台的鄂籍著名学者、社会活动家胡秋原的手笔。牌坊主柱南面楹联:"抗日丰碑如巍巍荆堤千秋固;报国勋业似滚滚长江万古流";北面楹联:"镇江神牛伴忠骨;凌云仙鹤颂英灵。"牌坊重30吨,正门外立一对石狮,高2米,重2.5吨。主碑高5米,重10吨。正面为郝穴书法家汤仙遇书写的"浩气长存"四字。背面镌刻中共郝穴镇委和镇人民政府撰写的碑文。主碑之北,立有当年广德部队部队长金德祥题写的"广德部队江陵各战役阵亡将士公墓"碑。碑座上镌刻着郝穴镇镇长黄远奎书写的铭文:"铭碑勿忘历史,谒陵莫负英灵"。纪念园后两侧的副碑,记录着郝穴抗战简史、各捐助人姓名、筹建者名单和建园经过。整个布局严谨大方,气度恢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