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派的医书我(作者:彭鑫博士)在念硕士的时候研究过,我自己吃附子最多到二百多克一次的量,体验过附子的功效。郑钦安、祝味菊、吴佩衡、范中林、卢崇汉、李可、王正龙、三七生等各位老师的书也拜读过,有的老师还当面见过。
火神派用对了很好,能起死回生,我自己也非常喜欢用大剂量附子类的中药,针对重病往往效果很好。
实际上,这在古代王好古《阴证例略》里面就讲得很清楚了,后世医家张景岳、赵献可、薛生白、陈修园,乃至于清代的黄元御,都是个中高手。
对于真火神我是恭敬的,但现在有很多假火神,一出手就是一百多克附子,而且医嘱也没有交代好,病人回家犯邪淫丧真精、熬夜耗元气……比比皆是,造成面目浮肿、急性心脏病、毒性发作、头发变白、舌苔红瘦屡见不鲜,甚至有的送到急诊抢救,说都是吃大剂量附子造成的,给火神派抹黑!(请关注微信:pengxinboshi)
火神派的东西只要仔细研读,你就会发现里面的东西与经典和临床经验联系密切,而且自古有之,并不是什么新的派别。郑钦安的东西没有一点偏颇,完全立得住,只不过强调一下阴阳,不但善于扶阳,也善于滋阴清热。
我就曾经用扶阳的思路救好了一例濒临死亡的病人和几个顽固性的疾病,但前提是辨证准确!
附子的应用一定要谨慎,一般来讲,医生在进药的时候都要尝药,以判断该药的药力如何,确定使用剂量,尤其是附子这一类的药。我在看病的时候用到大剂量附子,首先就是自己先尝一下,考量一下药力,否则用起来不踏实。
如果不这样的话,就会造成诸多麻烦,比如网上的某某先生、某学校的某某教授之所以出了种种医疗纠纷问题,这可能与附子的产地、炮制方法、煎煮方法等等都有关系,因此要谨慎谨慎,尤其是作为医生。
温馨提示:上文中所提及药方和中药,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应用,切勿擅用。
“火神派”的开山之祖
长期以来,四川医生以善用附子、干姜著称。近人如重庆补小南、成都祝味菊、云南吴佩衡、华阳刘民叔几位先生都有“附子”的外号,卢铸之先生更有“火神”之称,而追溯其渊源,郑钦安先生实乃这一流派的开山之祖。 郑钦安,名寿全,钦安其字也。四川邛崃人。生卒年不详,查其著作《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二书刊印的时间分别是在清同治8年和13年,即公元1869年和1874年,又据《医法圆通》书中提及“余业斯道三十余年”,可以推论出他是道光生人,其著书的年纪,大约50多至60岁左右。据《邛崃县志》,郑钦安出成都名医刘沅刘止唐门下,刘生平事迹不详,看来这又是一位“识用精微过其师”的了。
为什么要称“火神派”?是因为这一派不仅善用附子、干姜起大证、重证,惊世骇俗,在全国独树一帜,而且还不断地发扬光大(如祝味菊用附子治高热心衰,吴佩衡用附子治麻疹险证),历百余年而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