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单车是“人力+电力”的混合运行模式,从外观上几乎等同于自行车,依然保留有自行车的脚踏设计。
外文名pedelec
电单车,英文名称为“pedelec”或者E-bike,是指在普通单车的基础上整合了以力矩传感器为核心,配以踏频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组合而成的“三重传感系统”的新型交通工具,传感器系统可以精准的感知骑行者在骑行过程中的踩踏力、踏频以及车辆行驶速度,并通过算法对三重数据进行处理,最终控制电机输出符合骑行者所需求的动力,让骑行过程变得轻松省力。
电单车的英文名称为“Pedelec”,由Pedal(脚踏)、Electric(电动)、Cycle(单车)三个单词组合而成,即“拥有脚踏的电单车”。电单车与目前国内理解的“电动自行车”最本质的区别在于, 国内大多数所谓的电动自行车已经取消自行车的脚踏设计,变成了“电摩”,也就是“电动摩托车(Electric Motorcycle)”,单纯使用电力作为动力来源,完全取代了人力。 而电单车是“人力+电力”的混合运行模式,电力的加入不是为了取代人力,而是对人力进行加强(如同钢铁侠的铠甲),因此如果不踩脚踏,电力是无法单独驱动车辆前行的。另外电单车与“电摩”最大的一个区别在于,电单车从外观上几乎等同于自行车。并且电单车在断电或者关闭电源之后,就变成了一辆普通的自行车,仍然可以自由骑行。
主要部件:
力矩传感器
随着技术发展,尤其是日本及欧美对于单车这种形态的个人交通工具的推崇,“力矩传感器”最终被应用到了自行车上。[2]“力矩传感器是目前电单车领域最前沿的技术之一,是市场上大部分高端电单车动力辅助系统理解骑行者意图的核心。双边力矩传感器技术长期被德国BOSCH及日本YAMAHA等几家跨国公司垄断,搭载这种传感器的车辆售价一般在2000欧元以上,这也是电单车在中国无法打开市场的一大原因。[1]在国内的电单车技术研发团队中,轻客自主研发出了以力矩传感器为核心的VeloUp!威履!智慧动力系统,包含力矩、踏频、速度三重传感器能自动感知用户骑行意图和车辆状况,从而使整车输出相应大小的绵密动力。独家研发的高精度双边力矩传感器获得多项专利,在测量精度、反应速度、使用寿命等方面处于领先水平。
力矩传感器:测量用户脚踩踏板的力量大小。
踏频传感器:测量用户脚踏的频率。
速度传感器:测量车辆速度,识别车辆骑行状态。
电单车[3]因为力矩传感器以及相应的系统研发门槛过高,所以不少另辟蹊径的替代技术也因此而诞生,主要在于传感器的替代以及可实现的简化算法,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后轴勾爪传感器、扭簧传感器、以及转速传感器,但这些传感器与力矩传感器均有较大差距,所以大多都是用于低端的电单车,其中后轴勾爪传感器其实就是安装在自行车后钩爪的压力传感器,它可以检测压力,与力矩传感器直接测量力矩有不小的差异,性能上有所不如,但已经属于最为接近的技术。扭簧传感器则差强人意,而转速传感器因为体验太差基本已经被淘汰。
整车控制器VCU
整车控制器(VCU,Vehicle Control Unit):是系统的控制核心(大脑,相当于电脑的CPU)。整车控制器运用汽车级飞思卡尔ARM Cortex-M0+ 32位内核处理芯片,2毫秒内完成计算来自力矩、踏频、速度三重传感器的用户骑行及车辆状况数据,并通过高速传输线束实现通讯,调动动力锂电池、高性能电机及时输出动力。
所采用的局域控制网络CAN总线技术通过大带宽传输,可实现信号的大容量和高保真,并具备极强抗干扰性。CAN总线技术具有高度可拓展性,可根据用户需求为车辆升级,以配备更多功能为车载诊断系统(OBD)和车辆升级提供可能。
电机及控制器
电单车除了力矩传感器外,还需要拥有高性能的电机系统以及高效能的电池系统。目前优秀的电单车均使用“无刷有齿直流高速电机”并使用FOC正弦波控制器,因为电机的转速越高,电机的体积和重量就可以做得越小,并且电机输出效率也就更高。现在中国普遍流行的电动自行车使用的是低速电机,也就是常见的直径比较大,但比较扁的电机,而高速电机一般直径比较小,因此显得比较厚。电单车的电机安装位置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中置,也就是安装在自行车的五通中轴位置,另外一种则是安装在自行车的轮毂中。
电单车搭载电机及FOC正弦波电机控制器。高性能无刷有齿高速电机起步平稳,加速迅猛,控制动力输出柔和无抖动,强力散热,能够保证动力系统长效稳定运行。电机采用行星齿轮减速器,消灭磁阻,无电状态下亦可自如骑行。
电池及电池管理系统
90年代初电单车诞生时,雅马哈(YAMAHA)使用了铅酸电池,但很快就改进使用镍镉电池。而近年来随着锂电池技术的发展,目前中高端的电单车已经基本都是采用锂电池技术。国内的电单车品牌,已研发出高效电池管理系统(BMS), 配备松下动力锂电池,实现高效均衡放电,更提供高温预警、电流保护、防止过充过放等安全保障。
其它
另外,近年来随着技术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单车的使用体验以及安全性可靠性,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汽车技术、电子信息技术被应用到电单车领域,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轻客TSINOVA在技术上的探索与开发,如后方盲区提醒、ABS碟刹、正时皮带传动、CAN总线等技术。
国内外代表性企业
国外:德国的博世、日本的雅马哈与松下最先推出电单车,并长期保持了对电单车核心技术的垄断。
国内:以轻客TSINOVA为代表的极少数企业,以自主研发技术打破了国外对电单车核心技术的垄断,成为我国智慧电单车的先行者。在“十二五”创新成就展上,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等国家领导人表扬了轻客的技术创新。